• 首页
  • 公司动态
  • 创服智达杨军担任首届深港澳产教融合大赛评审专家
创服智达杨军担任首届深港澳产教融合大赛评审专家
  • 2025/10/26
  • 来源:深圳市创服智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107人阅读

2025年10月25日,创服智达创始人、北清商学院特聘教授、深圳市创业服务协会理事杨军先生正式受邀担任首届深港澳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与应用大赛的评审专家。这一消息在产教融合领域引发广泛关注,标志着大赛在汇聚专业智慧、推动技术技能创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本次大赛以“创新驱动·产教赋能”为核心主题,旨在通过深港澳三地协同,搭建一个融合教育、产业与创新的高端平台。杨军的加入,不仅为大赛注入了丰富的产学研经验,更将助力选拔具有前瞻性和落地价值的优秀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教融合生态注入新动能。

作为首届深港澳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与应用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评审工作将于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展开。杨军将与其他专家一道,围绕实用技术创新、文化创意、揭榜领题等关键赛道,从产学研合作深度、数据智能化应用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审。他的专业背景与大赛目标高度契合,预计将为参赛项目提供精准的指导与资源链接。大赛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总工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汇聚了政府、高校与企业多方力量,彰显了深港澳地区在推动产教融合上的坚定决心。

 

一、大赛背景:创新驱动赋能产教融合新生态

首届深港澳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与应用大赛是深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的大型技术技能赛事,主题“创新驱动·产教赋能”精准切中了当前产业升级与教育变革的核心需求。主办单位包括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总工会等权威机构,承办、协办与支持单位则涵盖了深圳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香港职业训练局、澳门工会联合会、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抖音集团深圳公司等多元主体,体现了跨区域、多领域的深度融合。

大赛的举办背景源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深港澳作为区域核心,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面临共同挑战与机遇。据统计,大湾区每年技术技能人才缺口高达数十万,而产教融合被视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路径。本次大赛通过竞赛形式,激发职校学生的创新潜力,推动项目与产业需求直接对接。例如,实用技术创新类赛道聚焦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文化创意类赛道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揭榜领题类则直接针对企业实际需求,邀请团队“揭榜”解题。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比赛的实用性,更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杨军表示:“深港澳产教融合大赛是一个标志性平台,它超越了传统竞赛的局限,将教育、产业与创新无缝链接。作为评审专家,我期待看到更多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产’。”大赛的初赛评审工作安排细致,专家签到时间为上午8:30至9:00,评审从9:30持续至18:00,确保高效公正。这种严谨的安排,反映了大赛组织方对质量的重视,也为杨军等专家提供了充分发挥空间。

 创服智达杨军在首届深港澳产教融合应用大赛担任评委 (2).JPG

二、杨军的角色:从产学研协同到数据智能,多维赋能项目选拔

杨军作为创服智达的领军人物,在创新创业投资与产教融合领域拥有超过15年经验。他曾主导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成功孵化了数十家科技企业,并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咨询工作。本次担任评审专家,杨军将重点从三个维度切入:一是产学研协同性,评估项目是否有效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应用场景;二是数据智能化应用水平,考察项目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程度;三是落地潜力,判断项目能否快速转化为市场价值。

在实用技术创新类赛道,杨军将关注项目的前瞻性与可行性。例如,在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他注重技术壁垒与成本控制的平衡;在文化创意类赛道,他强调文化IP的数字化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揭榜领题类赛道则更侧重解决实际产业痛点,如企业提出的效率提升或低碳转型需求。杨军指出:“产教融合的核心是‘用’,好的项目不仅要技术领先,更要能解决现实问题。大赛的揭榜形式正是基于此理念,让创新直接服务产业。”

杨军的评审方法将结合数据驱动与人文视角。他计划引入量化指标,如技术成熟度、市场匹配度评分,同时通过团队答辩考察项目的创新思维与社会价值。这种综合approach曾在他过往的评审工作中得到验证,例如在某次高校创业大赛中,他指导的项目最终获得千万级投资。大赛组委会在邀请函中强调,专家的专业见解对大赛成功“至关重要”,杨军的加入无疑提升了评审团队的深度与广度。

此外,杨军将利用大赛平台链接产业资源。他表示:“评审不仅是选拔,更是赋能。我将协助优秀项目对接创服智达的投资网络、企业客户及政策支持,形成长效孵化机制。”这种“评审+赋能”模式,契合大赛“赋能”主题,有望催生一批标杆性案例。

 创服智达杨军在首届深港澳产教融合应用大赛担任评委 (1).jpg

三、产教融合的深远意义:构筑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桥梁

深港澳产教融合大赛的举办,是响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战略的具体实践。当前,中国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稀缺资源。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高校毕业生超千万,但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教脱节是主因之一。大赛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将学生置于真实产业环境中,有效缩短了从学习到就业的距离。

深港澳地区的合作更具示范意义。香港与澳门在国际化、金融服务方面优势明显,深圳则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与创新生态。三地联动,可实现资源互补。例如,香港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深圳的科技企业结合,能加速技术商业化。大赛主办方之一深圳市总工会代表指出:“大赛不仅是竞赛,更是深港澳协同发展的试验田。我们期待通过它,构建一个跨区域人才共育生态。”杨军补充道:“产教融合的终极目标是形成‘产业引导教育、教育支撑产业’的闭环。大赛的赛道设计,如揭榜领题,直接让企业需求导入课堂,这是革命性的尝试。”

大赛的社会价值还体现在推动创新文化建设上。通过大赛,学生不仅能提升技能,更能培养创业精神。

展望未来,杨军表示:“首届大赛是一个起点,我期待它成为年度盛事,吸引全球目光。创服智达将持续跟进优秀项目,提供孵化服务,共同打造产教融合的‘深港澳模式’。”组委会计划将大赛成果纳入湾区人才数据库,并推动政策创新,如税收优惠对产教融合项目的倾斜。

 创服智达杨军在首届深港澳产教融合应用大赛担任评委 (2).PNG


logo

深圳市南山区太子广场21楼

杨先生18938882697 (微信同号)

黄先生18664904305 (微信同号)

韩女士15013130189 (微信同号)

扫二维码关注创服智达

官方微信